2025-08-03 05:10:09
热点新闻,头条争议再现
在最新的中超联赛当中,上海申花与河南队之间的较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比赛中VAR技术的应用再度引发了巨大争议。近日,媒体人姬宇阳也对此做出了激烈反应,指出主裁判在做出决定时未亲自查阅回放,而是完全依赖VAR的建议,导致本应是一次禁区外任意球的判罚被改判为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点球。
事件的发生是在比赛的补时阶段。河南队的外援阿奇姆彭在拼抢过程中倒地,主裁判最初认为这是一个禁区外的犯规,随即吹罚了一次任意球。然而,VAR迅速介入,裁判则直接将这一判罚改成了点球,过程却没有任何回放的确认。这一决定引起了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的不满,许多申花球迷感到愤怒,而中立球迷则表示“完全不懂”裁判的判罚依据。姬宇阳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示:“这么重要的判罚裁判居然不自己查看回放,VAR应该是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你做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中超历史上第一次因VAR技术引发争议。早在海港和青岛西海岸的较量中,VAR就因长达7分钟的审核而引发不满,补时加长至10分钟,让球迷们调侃说看VAR的时间比比赛本身还要长。而在此次事件中,裁判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毫不犹豫地修改判罚,这种“要么拖延到失去耐心,要么直接不看”的执法方式,让无数球迷和记者感到困惑和失望。
对河南队的球迷而言,这样的局面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回顾上赛季,河南队曾遭遇开场进球被判无效,随后对方获得点球的窘境,导致球队士气崩溃,最终以大比分告负。如今再次碰到类似的争议判罚,尽管最后结果有所不同,裁判的“突然改判”无疑又为比赛添加了许多不必要的争执与复杂因素。
中超裁判的判罚问题屡见不鲜。今年5月,足协发布的裁判评议报告显示,在8个争议案例中,有3个被确认是错误判罚,包括禁区外的犯规被判为点球、漏判红牌等显然的低级错误。此类问题果真让人痛心,早前裁判专家张大樵也曾公开对某些点球判罚提出强烈的质疑,称其“简直是判罚错误”。然而遗憾的是,每当类似争议发生后,足协往往只是进行“内部评议”,并未制定出真正有效的改进措施。
引入VAR技术的初衷是为了减少误判,提高比赛的公平性,但现阶段,中超裁判却似乎陷入了依赖VAR的怪圈中。要么过度依赖这一技术,导致比赛的节奏大幅放慢;要么干脆不查看回放,仅依赖VAR的建议导致判罚匆忙。这不仅毫无疑问削弱了裁判的独立性和判断力,也直接影响了赛场的公平性。姬宇阳的言论恰恰击中了这一弊病的核心:最终決策者始终是裁判,而VAR只是辅助的工具,不能成为脱离责任的借口。
虽然关于这次点球判罚的更多详细视频尚未公布,真相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复杂的“罗生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超裁判的公信力正在在一次又一次的争议中被自我消耗。如果足协会继续缺乏实质性的改进措施,他们将面临的不仅是媒体的质疑,甚至可能还会遭遇越来越多球迷的愤怒与失望。希望未来能够在保障比赛公正性的同时,也能让球迷们真正感受到足球的魅力和乐趣。
(PS:您对此事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温州礼遇好人!浙BA温州总决赛现场见证城市温度